訂閱       取消訂閱       搜尋

食魚共學 跟孩子一起愛上新鱻味

新鮮水產具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必須營養素Omega-3脂肪酸,有助於胎兒發展。根據研究調查,媽媽如果從懷孕過程中就攝取多樣食物種類,小朋友出生後發生過敏的機率較低。不過因為汞殘留的疑慮,大型肉食性的魚類例如鯊魚、旗魚等,則建議孕婦盡量避免食用。

親子食魚從備孕開始,養成食魚習慣長大頭好壯壯

新鮮水產具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必須營養素Omega-3脂肪酸,有助於胎兒發展。根據研究調查,媽媽如果從懷孕過程中就攝取多樣食物種類,小朋友出生後發生過敏的機率較低。不過因為汞殘留的疑慮,大型肉食性的魚類例如鯊魚、旗魚等,則建議孕婦盡量避免食用。

食魚習慣從寶寶進入副食品階段就可以開始培養,家長可以先選擇單項、少量加入副食品,確定沒有過敏反應後,再逐漸提升份量或替換種類。針對學齡孩童,則可以將水產品和蔬菜一起製作不同料理,像是可以親子共同動手做的鮪魚海苔飯糰、魚肉蔬菜Taco、蝦仁番茄披薩等,達到營養均衡。

 

插圖/親子料理教室

食魚增強免疫調節功能,打造健康防禦菁英部隊

水產品具有優質蛋白質,可以幫免疫細胞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礎,還有其他多樣化的營養素,像是蛤蠣和蚵仔富含礦物質鋅,具有抗菌、幫助傷口修復的功能,以及油脂豐富魚種的維生素D,可幫助維持身體免疫調節能力。另外臺灣養殖漁業盛產的虱目魚和臺灣鯛等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也和保護循環系統及免疫力功能有關。建議每周可選擇至少23餐以水產品作為主要蛋白質來源,守護全家人的健康。

煎魚比較困難,那就開烤箱吧!

要讓魚好吃、大家願意吃,才是營養的開始。煎魚是一項考倒許多人的料理技術,也因此降低餐桌上出現魚肉的機會。營養師建議,現在很多人家裡都有烤箱,將魚肉利用烘烤紙或鋁箔紙包起來烤的方式,加入簡單的蔥、薑、蒜、胡椒粒、檸檬等辛香料就很好吃,又可保住魚的鮮味,像是肉鯽仔魚、午仔魚、馬頭魚等白肉魚類的腥味比較淡,就很適合烘烤,一道簡單又美味的鮮魚料理立刻上桌。

打破餐桌沉默,親子共學提升食魚樂趣

許多孩童對於魚刺和水產腥味可能會產生排斥,家長也會擔心魚刺噎到的問題,對此可從沒有刺的蝦貝類、鎖管類,像是白蝦、花枝、蛤、蚵仔等,或是已處理過、較沒有刺的魚片,像是台灣鯛、鱸魚片等,開始培養孩童習慣食用水產品。下一階段則可以讓孩子學習挑刺,選擇魚刺比較大根分明、小刺較少的魚種,像是土魠魚、石斑、鯧魚等,也可以試著讓孩童嘗試感受魚刺在嘴巴中的感受,學會辨別魚刺,循序漸進直到能夠獨立食用一條完整的魚。

透過食魚親子共學,可以為餐桌增添親子話題,食魚文化的教學場域也不只限於餐桌,像是觀光漁市、養殖漁業生產區等,也有許多食魚推廣課程,甚至也有許多網路免費資源,像是漁業署食魚文化推廣網站,提供豐富的食魚教學教材,建議家長可以多加利用,讓小朋友認識魚、會吃魚、最後愛上魚。

Disclaimer: 此圖片及內容由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彙集製作,歡迎您在尊重智慧財產權的前提下,以原網頁連結的轉貼方式分享我們的文章與圖片。

關於作者文章一覽

林雅恩

台灣健康營養教育推廣協會

曾任 紐約市立大都會醫院營養部主任、輔仁及實踐大學營養系講師 學歷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健康行為教育所碩士